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重点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定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工学中机械大类的一员,被称为国民经济的“装备部”,是一个以机械结构的设计、加工、制造为基础,融入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交叉学科本专业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航天、造船、采矿、钻井,小到冰箱、洗衣机、手机、曲别针,身影无处不在,也是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解决各种机械中的遇到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本专业发展与时俱进,抓住以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以新工科理念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引领、指导专业升级,专业内涵正在与智能制造、3D打印、物联网、机器人等领域的融合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解决国家生产制造技术一系列卡脖子技术,实现国家高精尖制造业快速发展是本专业的职责。

【历史沿革】

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2010年获批广东省特色专业

2016年获批广东省重点专业

2017年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

2019年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0年获批机械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2021年入选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工程力学》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培养目标】

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及适应珠三角及周边地区现代制造业发展需求,能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应用开发、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学生毕业后经过五年的工作或学习深造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机械工程领域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并成为技术骨干。

目标2: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本行业的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

目标3:具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具备机械工程相关领域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目标4:具有较强的国际视野与持续学习能力,能够适应工程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

工程知识: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力学、电工电子学、计算机学、工程材料学等工程基础知识以及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传动与控制等专业知识,并将其用于解决机电产品设计、开发、制造、管理等过程中的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用于工程问题的表述;

1.2能针对工程系统或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1.3能够将机械工程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1.4能够将机械工程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毕业要求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机电产品设计、开发、制造、管理等过程中的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运用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识别、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2.2能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2.3能认识到机械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多样性,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方案;

2.4能运用相关科学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机电产品设计、开发、制造、管理等过程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机电产品设计、开发、制造、管理等过程中的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掌握机械领域相关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能够设计出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系统、单元(部件)和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3.3能够在设计中考虑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毕业要求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电产品设计、开发、制造、管理等过程中的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实验设计、分析与数据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能够针对具体机械工程问题,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够构建实验系统,安全的开展相关实验,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

4.3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机电产品设计、开发、制造、管理等过程中的复杂机械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了解机械工程领域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5.3能够针对具体机械工程问题,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专业问题,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机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对机械工程实践和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其对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机械工程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机械工程活动的影响;

6.2能分析和评价机械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7.2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机械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毕业要求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8.2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8.3了解机械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能够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并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9.2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毕业要求10

沟通:能够就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就机械工程相关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指令,理解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10.2了解机械工程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同时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机械工程相关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掌握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了解机械领域相关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所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1.2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在设计开发机械领域相关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毕业要求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持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12.2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

【课程体系】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基础英语、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与电工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PLC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3D打印技术、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智能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器视觉技术、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精密加工与测量技术、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系统。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机械零部件测绘实践、三维软件综合实训、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专题实作(机械设计)、工程实训、企业岗位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4人(97%拥有博士学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牛津大学、香港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具有工程背景40人,长江学者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师德先进个人各1人,东莞市优秀教师一人。另有兼任双聘院士2人,实验教师17人,行业兼职教师18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

专业负责人

孙振忠教授,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机械模具促进会常务理事、东莞市机电工程学会理事长;教授,博士;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先后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获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5);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

【教学条件与特色】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东莞理工学院首批本科专业、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综合实力最雄厚专业之一,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优良的教学环境、先进的实验条件,校内建成了以东莞市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东莞市3D打印技术重点实验室、精密制造技术实验室、智能装备实验室等为代表的40余个实验室及一个工程训练中心,实验场地6312平方米,设备总值约5000万元。专业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下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5门,校级精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6门。

经过多年的建设,本专业在地域、学科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的优势与特色:

(1)利用地域优势建立众多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发挥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产业资源聚集优势,在东莞市50余家制造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和校企联合实验室,建立以校内教学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实践教学模式,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深度融合的校外实习基地,组建了一批高水平行业兼职教师队伍。

校内实验室、外实践基地(部分)

(2)依托学科优势,积极开展学科竞赛与科技创新活动

依托机械工程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将本科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相结合,广泛吸引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技制作与创新活动,建立课外科技活动驱动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主创新,使“教、学、做”有机结合,培养创新人才。

学生获“挑战杯”国赛二等奖、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赛特等奖

培养特色:

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构建“3+1”培养模式。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制造业需求,构建了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重视学生产业实践能力的提升,设立多个以本科生为主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打通毕业生就业“最后一公里”,持续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并基于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建立了“校政企协”多方协同育人新模式。

长安现代产业学院

3554F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入选教育部优秀案例

【就业与升学】

毕业生适应面广、就业前景良好,就业去向包括机械电子装备、机器人、仪器仪表、汽车、材料等行业,从事产品设计、开发、分析、制造、生产管理、售前售后及自主创业等方面工作,广泛就职于步步高、OPPO、VIVO、立讯精密、富士康、比亚迪、伟易达、京瓷、美的、格力、广汽本田等为代表的珠三角企事业单位,为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近三年,学生考研上线率(上线人数/报考人数)达50%以上,部分学生考取哈工大、华南理工等985名校研究生,并且继续攻读学位的学生比例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