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谨防诈骗
近期,不少不法分子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让人防不胜防。为此,我们学院针对频繁发生的案件进行总结,希望能为我们广大学生敲响警钟,记得时刻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1) 谎称学生发生意外骗得家长汇款
(2) 谎称帮忙趁机偷走行李
(3) 以推销为名卖假货
(4) 通过假官网发布中奖消息
(5) 网络购物诈骗
(6) 盗用QQ、飞信、手机诈骗
(7) 易拉罐中奖,兑换外币诈骗
(8) 虚构包裹内有毒品诈骗
(9) 找人为名借机行盗
(10) 发布存款信息进行诈骗
(11) 以人才招聘网骗取学生个人资料
附:案例
案例一:新生开学到学校报道后,忘记打电话回来报平安,或者由于手机没电没及时与家里取得联系。不法分子趁机谎称是其同学,告知其孩子发生交通事故,急需手续费,必须立即把钱转到某个账户上。
应对措施:大学生不要轻易相信不明短信等消息,应提前告知家人,在接到自己发生意外事故等信息要求汇款的时候,应先与本人或者学校取得联系,辨明情况后再认真打算。
案例二:某些不法分子会利用开学或假期阶段,在汽车站、火车站主动跟学生打招呼,说自己也要去同一个目的地。然后主动提出帮忙提行李。随后就趁着人流量的增多将行李带走。
应对措施:在车站等人流众多的地方,且莫相信陌生人的话,要时刻提防主动上前搭讪的人。
案例三:某些不法分子会经过一番装扮,然后潜入学生宿舍,自称是某国际化妆品品牌或者其他物品的代理商,声称为了在学生中做广告,给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以两折低价出售物品,一些同学贪图便宜便购买了。等对方离开后,才发现被骗了。
应对措施:不法分子正是利用新生消费经验少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假冒伪劣产品。所以,大学生要谨防推销人士,不贪小便宜,最好还是到有信誉的商场超市购买物品。
案例四: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群发信息、网络消息、电子邮件等途径,以学生手机号、QQ号、银行卡等中奖为名,向学生告知其中奖消息,然后骗其要交“工本费”、“会员费”、“转账手续费”等一步步的借口理由,要求学生到指定帐户汇款。
应对措施:天下不会掉馅饼的。所以各位学生要时刻记得不要为了贪小便宜,赔了夫人又折兵。不要轻易相信一条短信、一个来电显示、一个声音、一个画面。
案例五: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不少学生都习惯了网购、团购。不法分子在学生进行网购时,就弹出钓鱼网站链接,当学生点击链接后,购物款就直接转至不法分子帐户。某些不法分子会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廉价商品信息,学生要求购买后,不法分子就要求其先垫付“手续费“、”托运费“等,在付款过程中又谎称付款不成功而要求学生多次进行付款操作,造成重复付款,却根本收不到货物。
应对措施:学生在进行网购、团购时应小心谨慎。特别是第一次网购的学生更应该辨别信息的真假,然后再进行确认。而且一定要通过第三方支付宝进行交易。
案例六:不法分子通过病毒软件盗取学生QQ号码或者飞信号码,然后利用其盗取的QQ号码,飞信号码上网寻找作案目标,冒充原主与其亲友聊天,随后发布因某事急需用钱的信息,要求亲友将钱汇到指定帐户。
应对措施:学生应该保管好自己的信息安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及时进行维护跟保密。告知亲友遇到有急事需要借钱的情况应认真核实。
案例七:一般不法分子会选择在某些车站或者小店旁边,然后有一个人谎称中奖,但因急于回家或者没法自己去兑换,欲低价兑换,周围同伴竞相鼓吹,引诱社会经验较少的学生上钩。然后,可能就会有几人合伙,一人拿面额大的美元、欧元等钱币要与围观者兑换人民币,另外有人假扮银行职员说外币非常值钱,而且经核实为真币,使围观者上当高价兑换外币。
应对措施:同学时要时刻提高警惕性,出门在外时尽量少围观热闹的场合,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案例八:一些不法分子用层层设套方式,先后扮演邮政部门、公、检、法部门、银行部门工作人员,一步步将受害人引向银行自动柜员机,把钱款汇至指定账户。第一步是冒充邮政部门工作人员告知受害人其有份包裹无法投递或包裹内藏有毒品、非法物品、大额现金、银行透支卡等,需要移交公安机关处理;第二步是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恐吓受害人称其可能涉嫌犯罪,身份信息外泄,必须对银行卡进行升级保护或者转移钱款,需移交银行部门处理;第三步冒充银行部门工作人员,提示受害人到柜员机进行所谓升级保护,实际上是引诱受害人将钱款汇至其指定账户内。
应对措施:学生接到类似这样的电话或者信息时要懂得辨认。不要一时慌张就乱了手脚。一定要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然后再与正规的公安部门联系。
案例九:新生开学时期,宿舍区相对来说比较热闹。不法分子也趁机利用这个缝隙打扮成学生模样,自称来找同学。如果看到宿舍内只有一名同学在,其他同学都去上自习了。不法分子就会问这问那,热情地和留守宿舍的同学聊天。后来借同学上厕所之机,偷走宿舍内贵重的物品。
应对措施:学生在宿舍区也要保护好自己和舍友的财产安全,警惕陌生人来访。
案例十:某些不法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将“请把钱直接存到某银行账号”等短信内容大量发出。有的事主碰巧汇款,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未经核实,便将钱直接汇到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账号上。此类诈骗案件犯罪过程简单,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发送短信息的方式大多选择某手机号段利用群发器或网络群发;多冒用他人身份开设银行账户,并设定手机捆绑功能,一旦有存款,银行便自动发送短信息提示。
应对措施:学生要记得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以及密码。在转账前请再次确认好对方账号。转账结束后记得及时收回自己的卡,以免给后来者取走了。
案例十一:毕业班学生在将近毕业阶段,急于找工作,会在各种人才招聘网上注册登记信息。其间某些不法分子也会打着人才招聘网的旗号,骗取学生的个人资料,然后来做一些违法违规的事情。
应对措施:作为一名毕业生,自己要有判断能力,要懂得辨别真假,辨别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