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9日,在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上,我院学生再传捷报。由王恒昌、蔡凯妍、陈景林、孟奕凡组成的参赛团队,在蔡盛腾、吴鹏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凭借一套融合基础视觉设备与轻量AI架构的创新垃圾分类系统,在“智能+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赛项中,从全国166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特等奖。


此次比赛中,团队自主研发的垃圾分类装置能够准确识别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等三大类垃圾。该装置需在400×400×600mm的空间内集成了视识别系统、分拣机构、收集装置、压缩机构等。在有限的硬件条件下,他们采用普通视觉镜头配合Qwen2.5-vl-3b-instruct轻量模型,通过本地化部署和定制化训练,使系统在能准确识别各类垃圾样本。

在决赛创新实践阶段,赛场临时增加了“多类垃圾同步投放”的任务要求。学生需在封闭社区,5个小时内完成投放口的结构改造,使设备能够适应多种垃圾同时投放,并在现场完成设计说明书、成本计算等文档的撰写工作。团队在有限时间内快速制定改造方案并落实到位,同时优化机械分拣时序,使得装置在保持识别精度的同时提升了响应速度。

【赛事背景】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是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高水平学科竞赛,旨在引导大学生在真实工程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工程设计、实践操作与团队协作能力。大赛涵盖机械、电子信息、人工智能、能源等多个领域,设有初赛、复赛和决赛环节,吸引了来自全国数百所高校的优秀团队参与,被誉为高校工程教育的重要“试金石”。
(撰稿及一审:吴鹏;二审:付皓珺;三审:邓维伟)